本報記者 馬澤平 王江波
△分裝車間內,工人正在進行水果番茄分揀和包裝作業。?村民在高山有機蔬菜產業園內給貝貝南瓜藤掐蔓。
秋日的鎮安縣西口回族鎮青樹村,層林盡染,碩果飄香。
走進村內的高山有機果蔬產業園,一排排整齊的智慧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棚內自動滴灌系統勻速運轉,剛栽種的小蔥在棚內舒展著嫩綠的葉片,根須穩穩扎在松軟肥沃的有機土壤里;不遠處的智慧水產養殖產業園里,波光粼粼的池塘邊,垂釣愛好者悠然揮桿,工作人員正忙著將新鮮的魚蝦裝車,準備發往西安的水產市場。
近年來,青樹村堅持黨建引領,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、組織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,圍繞高山有機蔬菜、智慧水產養殖、牛羊養殖等特色產業精準發力,走出了一條“黨建強、產業興、群眾富”的鄉村振興之路。
智慧大棚種出“致富果”
“我們培育種植的小蔥自帶天然的辛香氣息,其生長周期短、適應性強,能讓我們快速收獲。”在青樹村高山有機蔬菜大棚內,村黨支部副書記班良明一邊查看小蔥的長勢一邊介紹,“我們基地全程使用有機肥料,通過物理方法進行驅蟲,授粉時也是通過大棚中的蜂箱進
行授粉。”
說起青樹村的高山有機蔬菜產業,還要從2020年開始。當時,村黨支部經過多次調研論證,決定利用當地海拔高、晝夜溫差大的自然優勢,發展高品質有機蔬菜種植。隨后,借著南京對口幫扶的200萬元協作資金的支持,村黨支部牽頭成立工作專班,從土地流轉、大棚建設到品種選擇,每一個環節都由黨員干部帶頭推進。
“為了建好大棚,黨員干部白天協調施工,晚上入戶做群眾工作。”村黨支部書記石宏星回憶道。最終,在大家不懈努力下,21畝土地順利流轉,建成了4座雙膜立體連棟溫棚、5座日光溫棚,配備了智能噴淋、滴灌和通風系統,實現了蔬菜種植的全程智能化管理。
“以前種莊稼靠天吃飯,現在有了智慧大棚,種出來的有機蔬菜不僅品質好,還能賣上好價錢!”正在大棚里進行灌溉作業的村民黃學彬笑著說。今年60多歲的黃學彬是青樹村的脫貧戶,如今在高山有機果蔬產業園長期務工,每月能拿到3000元工資,加上妻子在產業園打零工的收入,他們一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。
如今,青樹村的高山有機蔬菜產業已形成“黨支部+產業園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。產業園不僅優先吸納脫貧戶就業,還通過輪作種植提高土地利用率——春季種番茄,秋季種植小蔥,冬季種蒜苗,通過輪作不僅改良了土壤,還增加了產值。
“今年番茄產值近50萬元。”班良明介紹,“上個月我們產業園種植的水果西紅柿、貝貝南瓜等產品,憑借過硬的品質,在南京、西安等地的市場供不應求,部分產品還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。”
水產養殖煥發新活力
初秋時節,智慧水產產業園區內碧波蕩漾,絡繹不絕的游客在這里盡情享受著湖光山色,品嘗魚、蝦、蟹、稻的鮮美。
“以前這一片都是荒灘,現在建成了智慧水產養殖產業園,每月還有3000元的收入,不僅找到了穩定工作,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。”站在智慧水產養殖產業園,村民黃朝民自豪地說。
青樹村的智慧水產養殖產業園,源于2019年的一次招商引資。當時,村黨支部通過“迎老鄉、回故鄉、建家鄉”活動,吸引了在外創業的企業家回鄉投資。
“最初,產業園只養殖小龍蝦,規模不足百畝。”石宏星說,“我們看到了水產養殖的發展潛力,后來,通過爭取資金支持,積極幫助企業擴大規模。”
2020年,水產養殖產業園擴大到130畝;2023年,又引進“十里魚坊”項目,建成了垂釣園和餐飲區,形成了“養殖+垂釣+餐飲”的融合發展模式。
為了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,村黨支部在產業園成立了黨小組,由黨員干部擔任組長,定期與企業負責人溝通,協調解決土地、用水、用工等問題。
“去年夏天干旱,池塘水位下降,黨小組第一時間聯系鎮水利站,調來抽水設備,保障了魚蝦的正常生長。”望著絡繹不絕的游客,鎮安縣十里魚坊企業負責人石學武感激地說。
截至目前,產業園累計投資2000萬元,年產值500多萬元,產品主要銷往西安的水產市場,年帶動就業人數100多人,村民人均年增收近3萬元。
如今,智慧水產養殖產業園已成為青樹村的“網紅打卡地”。每到周末,周邊市縣的游客紛紛前來垂釣、品嘗鮮魚,帶動了村里民宿和餐飲的發展。
“下一步,我們計劃圍繞產業園建設更多的民宿和休閑設施,讓游客來了能住得下、玩得好,進一步增加村民收入。”石宏星眼神堅定。
黨建領航筑根基聚合力
產業蓬勃發展,離不開黨建引領。近年來,青樹村黨支部始終堅持“支部領航、黨員帶頭、群眾參與”的工作思路,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、黨員聚在產業鏈上、群眾嵌在產業鏈上,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。
在產業發展過程中,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,組建了黨員志愿服務隊,在技術指導、市場對接、矛盾調解等方面為群眾提供幫助。
黨員馬駿是村里的專職委員,不僅帶頭成立了養殖合作社,還帶動全村30多戶村民發展養牛產業,目前全村牛存欄量約300多頭,年產值400多萬元。
“作為一名黨員,我有責任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。”馬駿說,他經常免費為村民提供養殖技術指導,幫助村民聯系銷路,讓大家養得放心、賣得舒心。
為了讓產業發展更有活力,村黨支部還注重培育新型經營主體,通過政策扶持、資金支持等方式,鼓勵黨員、返鄉青年創辦合作社、家庭農場等。
目前,青樹村發展水產養殖240畝,建成休閑垂釣園100畝,成立牛家溝牛羊養殖合作社,帶動全村發展牛羊養殖1800多頭,引進鎮安綠洲生態開發有限公司,開展木耳種植20畝。形成了以高山有機蔬菜、智慧水產養殖、畜牧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體系。
“我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,圍繞‘智慧農業、休閑旅游’兩大方向,打造更多特色產業品牌,努力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,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萬元,讓青樹村成為鄉村振興的示范標桿!”展望未來,石宏星信心滿滿。